付立春:A股也要問出“真公司”
文/ 付立春
上市公司年報“成色”成為監管關注重點。5月13日,上交所要求康美藥業(6.640, 0.18, 2.79%)(維權)對會計差錯更正、審計保留意見、內控審計否定意見、非經營性資金往來等事項發出監管工作函和問詢函,就涉及調整的貨幣資金、其他應收款、存貨、在建工程等項目進行問詢,并對年報相關事項補充問詢。
截至5月14日,滬深交易所對上市公司2018年年報共發出240余封年報問詢函和年報事后審核意見函,數量創下同期歷史新高。諸多業績“變臉”公司受到重點關注,交易所從財務指標變化、會計核算準確性等維度對相關公司進行了刨根問底式問詢。
個人以為,在目前情況下,造假等信披違法違規會受到行政、民事、刑事三個方面的懲罰。其中,行政處罰針對公司和個人的頂格處罰是罰款60萬和30萬;刑事方面,《刑法》第161條所列違規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最高刑期是3年。目前信披違法或違規成本不高,相對于潛在收益,可能更容易鋌而走險。建議按照法治化和市場化的方向,從立法層面進行修改和完善。
同時,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有更高的要求,包括信披形式、問詢等,應該更加公開和充分。與過去幾年相比,交易所向上市公司發出的年報問詢函不但數量和密度提升,問詢內容也更加深化和細化。從問詢的角度和方向看,交易所對公司基本面和規范性更加重視。
近年來交易所對上市公司年報進行刨根問底式的詢問越來越多,監管方式從過去的重事前審核轉向既重事前審核也注重事中、事后的監管,問詢廣度和深度都在加強。這種變化有利于進一步消除資本市場存在的信息不對稱現象,對于促進上市公司健康規范發展意義重大。
從國內資本市場發展情況看,如今已經走上由量變向質變的階段。從嚴對公司年報進行監管問詢,是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之一。
當前國內資本市場正在向更高的市場化、國際化方向邁進,注冊制試點箭在弦上。在這種情況下,市場監管力度和方法也在不斷轉型升級。這就要求上市公司和中介機構在信息披露和財務管理朝著更加專業規范的方向邁進。
(付立春:經濟學者,清華大學博士后、中國市場學會金融學術委員、東北證券研究總監)
責編: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