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消息 ●長江商報記者 沈右榮
2025年第一天,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蜜雪冰城”)宣告再度沖刺港交所。
2024年的第二天,是蜜雪冰城第一次沖刺港交所之時。
2022年9月,蜜雪冰城曾沖擊A股市場,未能如愿,遂轉道港股市場。
蜜雪冰城的經營業績較為亮麗。2023年,公司營業收入超過200億元,盈利31億元。2024年前三季度,其營業收入接近190億元,盈利約35億元。
歷經快速擴張,蜜雪冰城在全球擁有超過4.5萬家門店,成為全球最大的現制飲品企業。
蜜雪冰城采取加盟模式進行擴張,公司收入的主要來源,并非是收取的加盟費,而是向加盟商銷售的食材、包材收入。這類收入占公司收入的90%以上。
攤子大了,管理的難度加大,蜜雪冰城的投訴增多。在黑貓投訴平臺上,針對蜜雪冰城的投訴多達8500件,投訴內容涉及奶茶內有異物、服務態度差等。
值得一提的是,蜜雪冰城宣稱聚焦單價約6元的高質平價,實際上,大部分產品單價超過7元,“不平價”的現實已經背刺了“低價之王”。
資本推動的執著IPO
開年第一天就打響了新年IPO“第一槍”,蜜雪冰城的急迫之情一覽無遺。
蜜雪冰城的創始人張紅超,1978年出生于河南商丘,1997年還在讀書的他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在河南鄭州開了一家“寒流刨冰”冷飲店,這就是蜜雪冰城的前身。1999年,張紅超樹立“蜜雪冰城”品牌。
2005年,張紅超研發出售價僅1元的蛋筒冰淇淋(現在稱為“新鮮冰淇淋”)。2013年,蜜雪冰城推出首款現制果飲“冰鮮檸檬水”,2017年創立了現磨咖啡品牌“幸運咖”。2018年,蜜雪冰城超級IP“雪王”誕生,首家海外門店在越南河內開業。
與此同時,公司線下門店也快速擴張。2020年,蜜雪冰城的門店數達到1萬家,2024年突破4.5萬家。
門店數量快速增加的蜜雪冰城,經營規模、業績不斷增大,公司開始尋求進入資本市場,甚至瞄向海外市場。
不過,蜜雪冰城的IPO之路并不順,2022年9月,蜜雪冰城沖擊IPO,擬在A股深交所掛牌上市,計劃募資64.96億元。據此估算,其估值超過600億元。但蜜雪冰城未能如愿,A股IPO悄然收場。
2024年1月2日,公司轉道港股,并在當日遞表。半年后,招股書失效。
2025年1月1日,蜜雪冰城再度遞表港交所,由高盛與瑞銀集團擔任保薦機構。
如此急迫且執著的IPO背后,可能是資本在推動。
從股權角度來看,2016年底,張紅超與聯合創始人張紅甫各持有蜜雪冰城50%的股權。到2020年12月,資本入股,前期投資包括萬店投資、美團旗下的龍珠資本、高瓴資本和中信證券等加入。
此時,蜜雪冰城的估值達233億元。
顯然,這些知名資本是奔著蜜雪冰城IPO而去的。這些資本投資不菲,龍珠資本、高瓴資本和中信證券的投資分別約為9.33億元、9.33億元、4.67億元。
入股已有4年,IPO尚未完成,這些資本急著退出。
一年賣出超74億杯
再闖IPO,蜜雪冰城也是有底氣的。
2020年開始,借助資本,蜜雪冰城加速開店。這一年,其門店數突破1萬家,2024年初遞交招股書時,蜜雪冰城門店數突破3萬家,成為國內茶飲行業里唯一一家門店數突破3萬家的品牌。截至2024年9月30日,蜜雪冰城品牌門店數達到41800家,其中海外門店約4800家,加上子品牌幸運咖,蜜雪冰城公司的門店數達到45023家,成為業內唯一一家邁過4萬家門檻的連鎖企業。門店覆蓋海外包括馬來西亞、越南等11個國家。
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蜜雪冰城門店出杯量分別為74億杯、71億杯。
根據灼識咨詢的報告,按照門店數計,蜜雪冰城是中國及全球最大的現制飲品企業。按照終端零售額計,蜜雪冰城是中國第一、全球第四的現制飲品企業。
蜜雪冰城的經營業績較為出色。2021年—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蜜雪冰城終端銷售額分別約為228億元、307億元、478億元、449億元,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03.51億元、135.76億元、203.02億元、186.60億元,同期,其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9.10億元、19.97億元、31.37億元、34.86億元。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蜜雪冰城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速分別為31.16%、49.54%、21.22%;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4.55%、57.09%、45.19%。
同期,其銷售毛利率分別為31.34%、28.34%、29.55%、32.37%。
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歸母凈利潤已經超過2023年全年。
蜜雪冰城采用加盟模式擴張網絡,截至2024年9月底,公司99%的門店為加盟門店。公司授權加盟商使用品牌,加盟商向公司購買門店物料及設備用于日常經營。
蜜雪冰城的營業收入構成中,除了向加盟商收取加盟費外,最為重要的收入來源,是公司向加盟商銷售的食材、包材等。2024年前三季度,蜜雪冰城銷售商品的收入達176億元,約占公司營業收入的94%。
在加盟模式的驅動之下,蜜雪冰城最終靠賺供應鏈原料及物料的差價來盈利。
蜜雪冰城與加盟商結成了利益共同體,如果蜜雪冰城獲利豐厚,那么,加盟商勢必利潤微薄,甚至是不賺錢。
有報道稱,現在加盟蜜雪冰城,只有30%還有賺錢可能,50%僅能維持收支平衡,剩下的,就要面臨關門轉讓。
2021—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蜜雪冰城加盟商自行關閉的門店數分別為206家、264家、641家、714家。
8500件投訴何解
資本的壓力下,為了IPO上市,蜜雪冰城瘋狂擴張,門店數已經超過4.5萬家。隨之而來的是管理挑戰。
蜜雪冰城采取加盟商模式,并從向加盟商銷售商品獲利。對于加盟商而言,如果向蜜雪冰城采購的成本較高,加盟商就會想方設法降低成本。
因此,這對于蜜雪冰城而言,隨著加盟商網絡的擴大,品控的挑戰難度不斷加大。
其實,近年來,蜜雪冰城頻頻因為產品質量問題上熱搜。
2021年5月14日,據中國質量新聞網報道,蜜雪冰城多個門店存在篡改開封食材日期標簽、違規使用隔夜冰淇淋奶漿、茶湯等食品安全問題。次日,蜜雪冰城通過官方微博發布致歉聲明稱,已責令涉事門店停業整頓,相關話題隨即登上微博熱搜榜第一。
隨后,鄭州市場監管部門對529家蜜雪冰城門店開展“地毯式”監督檢查,根據檢查結果,責令35家門店限期整改,責令3家門店立即停業整改,當場對9家門店下達行政處罰決定書。
2024年6月,蜜雪冰城被曝門店員工脫鞋脫襪后將腳伸進水池中,引發軒然大波。事后,蜜雪冰城回應稱,該員工是因操作過程中意外燙傷腳部后進行緊急處置。
即便如此,這一行為仍違反了食品安全操作規范,因為,蜜雪冰城門店水池的水是制造飲料的重要原料。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截至2025年1月4日,針對蜜雪冰城的投訴多達8500件。投訴的主要內容包括奶茶中喝出蟲子、蒼蠅、蟑螂,芋泥中吃出不明物體,Q彈面筋卷保質期內發霉,服務態度差等。
蜜雪冰城門店還因規范操作問題被罰。2024年4月,蜜雪冰城北京知春路店存在未清洗水果與直接入口原材料混合放在一起的問題,違反了《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北京海淀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責令其改正,并給予警告處罰。
“不平價”也是消費者對蜜雪冰城的質疑。在招股書中,蜜雪冰城稱聚焦單價約6元的高質平價。實際上,蜜雪冰城聲稱的“平價”,并非全部平價。
有報道稱,梳理一家已調價的門店可見,蜜雪冰城單價6元以下的飲品占比約24%,7元—9元的飲品占比約67%,10元及以上飲品占比約9%。
去年以來,蜜雪冰城還推出了高價新品,如梔香白柚價格7元,厚芋泥奶茶調價后9元,芋泥好暖椰原價9元。
奶茶們紛紛進入“9.9元時代”,“低價之王”蜜雪冰城提價,低價優勢還在嗎?
視覺中國圖
責編:ZB